布基胶带
布基胶带
布基胶带
口罩机涨价从一台25万涨到120万!20年老司机预言:一两年后1折卖
发布时间:2024-08-06 |   作者: 安博体育app下载安装

  疫情袭来,在巨大的需求驱动下,不少口罩生产企业纷纷扩产,更有大量外行准备跨界。

  但这一行他们真的摸透了吗?他们可曾认真想过,疫情过后行业发展何去何从?到那时,现在咬牙买设备的人会不会再把设备“打骨折”卖出去

  “大年三十开始复工,24小时生产,每天大概能生产8万只口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温勇扯着沙哑的嗓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喊。

  温勇是苏州艾洁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眼里,今年的春节似乎没什么年味,工厂不分昼夜,灯火通明,机器飞转。

  这一幕也尽收记者眼底:3台机器飞速运转,每台机器旁边均有“全副武装”的工人将切割好的口罩成叠码齐,放在旁边的无菌台上。除这3台口罩机,另一台机器在一刻不停地生产口罩耳挂。

  这家公司原来是给日本口罩企业做代工的,平时日产量在1万只左右,现在4台机器满负荷生产,每天产量提升至8万只。

  尽管机器24小时不停,记者在车间里却并没有看见成堆口罩。苏州市相城区旺巷村党委书记陆建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复产之后,生产的所有口罩均由政府收购,不允许外流。“我们将收购的口罩统一分配给相关单位、街道、社区等,由他们分发给群众。”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江苏扬州医疗器械之乡头桥镇。

  江苏恒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这里两家生产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每天都在满负荷生产,过去1天生产不到1万只口罩,现在每天生产3万~4万只。“我现在一天接几十个电话,都在要口罩,但公司一只都没有,全部被政府收购了。”

  数十家医疗器械店铺均没有口罩出售,许多店铺已大门紧闭 图片来自: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头桥镇政府企管办一位负责这个的人说,口罩全部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分配,采购价格为0.8元~1元。

  政府收购价的依据是什么?陆建中说,政府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市场行情报价进行收购。“我们也看到企业的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在上升。”而温勇则认为“政府统一采购其实就是在扶持我们,我们只管努力生产,渠道和销路已经由政府包办了。”

  政府的采购价能否让企业纯收入?头桥镇企管办上述负责这个的人说,肯定会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我们准备对原材料进行奖补,另外,对4万只以内的口罩收购价格可能要调整到2元一只。”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目前,我国的口罩产业链条清晰完整,成熟度高。

  口罩生产原料主要是高溶脂纤维聚丙烯,目前国内产能比较充足。统计显示,2019年国内产量约为90万吨,1吨高溶脂纤维聚丙烯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万-25万只。

  但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同时也表示,这次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时间正好与春节假期重合,由于口罩厂家和上游原辅料供应商基本都已停工,大批工人返乡过年,物流公司很多也已放假,使得口罩产能远远低于正常,市场供求矛盾极度紧张。

  这自然带来了价格的上涨,这一点,企业深有体会。温勇和记者说:“为了应对疫情,我们也想继续扩大生产,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了1~2倍,设备更是拿着钱还得排队,根本买不到。”江苏恒健负责人也表示原材料疯涨了1~4倍。

  国内某大型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冯霆(化名)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疫情期间,为避免员工感染,企业包了两个宾馆作为员工宿舍,免费提供食宿。140个房间每天花费42000元。为提升员工积极性,每天每人额外补贴100元,共计2万多元。“在不包括3倍工资的情况下,200多个员工这些开销一天就要10多万元。”

  成本不仅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冯霆介绍,春节期间厂里紧急复产,当时大部分上游供应商都放假了。原本口罩标识是外包给别的企业做的,现在自己印刷已来不及,最后只好用不干胶贴在口罩包装袋外面,告知产品、型号、使用方法等。不干胶标识0.6元一张,12个员工一天贴了9000只口罩。以3倍工资来算,加上不干胶的成本,仅此一项每只口罩的成本就增长了1.3元左右。

  温勇也表示,在目前原材料价格攀升和工人工资提升的情况下,每只口罩的成本已达到0.9元左右。陆建中则和记者说,春节期间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都上千元,晚上加班还有额外的加班费。

  “平时我们的口罩出厂价两三元的,这时候要达到五六元,几毛钱的现在要卖到两三块。”冯霆说。

  口罩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绕不开两个关键时点:2003年的非典和2013年的雾霾。

  朝美日化是一家工业级防护口罩生产企业。虽然起步较早且专注于门槛更高的工业防护,但在当时防护意识不足、基本依靠纱布口罩的时代,公司发展之路并不好走。

  朱利平回忆说:“2000年左右,中国人对呼吸防护领域的认知并没有现在那么强,那时候社会上大量使用多层纱布口罩,医院也是大量使用纱布口罩。”2003年非典疫情的出现,过滤材料的口罩才开始被公众接受。

  在非典时期,朝美日化曾独家为北京小汤山医院、地坛医院、北京传染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及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供应防非典口罩。

  朱利平介绍,非典之前,当地生产口罩的企业只有一两家,非典期间冒出近百家作坊,导致原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大上涨。但这阵风只刮了一个月左右。很多人购买的设备甚至还没有开机,疫情就控制住了。口罩市场供大于求,这些作坊一年内都没有接到一个大订单,99%的企业在一两年内倒闭了。

  广州市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原本做劳保用品,正是在非典期间看到了口罩行业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开始着手转型。

  冠桦负责人陈嘉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非典结束后,口罩市场实际上沉寂了很多年。

  直到2013年,我国频繁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原本沉寂的口罩行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朱利平称,2013~2015年雾霾非常严重的时候,企业在保留原来口罩产量的前提下,新开发了针对雾霾的口罩。雾霾期间,每天增加5万~10万只产量,一度供不应求。

  “2017年底,仅北京市场防护口罩的存量就达到2亿只,够每个北京人平均10个口罩。雾霾来了,很多资金注入,导致了产能过剩。”朱利平说,当时进入行业的很多企业,在2017、2018两年内又退出了。

  雷利民也表示,2015年以来,由于严重雾霾天气影响,普通民众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使得口罩的市场需求量明显上升,产能迅速扩大。但由于国家治理雾霾的力度很大,近两年北京等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口罩滞销现象严重,也使得很多厂家纷纷停产转产,退出了市场。

  眼下这阵风又刮了起来,很多人打起投机的主意。朱利平说:“(近期)许多朋友找我打听怎么建一个口罩厂,有朋友让我介绍设备厂家,有的让我介绍原材料厂家,还有人问我哪里可以买二手生产设备,我都在劝他们谨慎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以前都不是生产口罩的,完全是门外汉,有些甚至连口罩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

  他介绍,我国口罩价格相对较透明,一般的情况下没那么高的利润支撑,价值低的口罩甚至是按照“分厘”计算利润的。“现在口罩市场很好,但是疫情期过了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朱利平说,原本25万元一套的设备现在要价120万,疫情一过,很多企业新买进的设备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使用就搁置了,那时候去买一些二手货,就非常有可能打一折降至12万。

  “全民认知提高了以后,(口罩)会慢慢从防护用品变成日用品。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是健康的朝阳产业。”朱利平说。

  陈嘉欣也给出了类似的预判,她甚至明确透露了冠桦的扩产计划:“这次疫情之后,我们的产能最少会扩大20%~30%。”

  这种预判不无道理。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2019年中国内地口罩产业快速地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2019年中国内地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

  而行业内对于口罩市场发展的研判主要是基于日本的口罩市场,尤其是家庭用口罩的市场潜力。

  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统计,2018年日本全国的年产量约为55亿枚,其中家用口罩近43亿枚。

  朱利平认为,日本人口大概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但平均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口罩年使用量相差几十倍。“我们始终相信,中国特别是一线城市对健康的认知提高以后,会逐渐把口罩作为日用品,口罩行业肯定会慢慢壮大、发展。”

  从长远来看,市场也许会逐步扩大,但这次疫情来临和消去时,口罩市场的供需失衡更为人所关注。

  雷利民说:“我们预计,工人约于2月中旬开始大范围复工,同期原料供应和物流逐步恢复,加上新口罩自动化生产线月底产能将数倍增长,再加上进口部分,可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供求紧张的局面。”

  他同时也表示,此预测是基于对行业基本情况的分析。目前公司制作状况极为复杂,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复工率和新投产生产线的进一步情况难以确切了解。预计的产能最后能否达到还取决于行业的努力和投入,以及政府的帮扶措施。但是,从几次比较重大的疫情事件来看,口罩纳入国家战略物资是有必要的。

  在此次疫情中,被称为“踩准时间点”“研判准确”的国内大型医疗用品生产商稳健医疗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口罩分为工业防护(如粉尘)、民用防护(花粉、雾霾等)、医用护理(细菌)等类别。其中医用防护口罩平时仅供专业医疗机构使用(如疾控、传染病房),储备极少。在面对突发性疫情时会显得很被动,建议由有关部门联合大企业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管理。

  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也为企业吃了定心丸:疫情过后富余的口罩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

  近日,湖北麻城市公安局斩断了一条售卖伪劣口罩的链条,抓获两名嫌疑人,他们在疫情期间一周卖了59.5万只伪劣口罩、获利近20万元。

  安徽霍山警方公布消息称,该县查获一起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口罩冒充医用口罩案,涉案口罩超过百万片,涉案金额达146万余元。

  假冒伪劣口罩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们大多数质量不合格,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其制造材料还可能含有很多有机挥发物,对人体产生危害。

  记者发现,正规情况下,不同口罩的生产资质不同。生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口罩,需要向省级食品药监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需要10万级以上的洁净车间,并具备微生物试验能力和相关理化试验能力。生产劳保口罩,需要向省级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即“LA”认证)。生产日常防护口罩,则不用办理这些许可证照,将产品向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按照相应标准送检,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即可上市销售。

  普通消费者该怎么来识别假冒伪劣口罩?记者整理发现,辨别口罩真伪主要有几招:

  首先,查看包装是否清晰、产品信息是否完整。比如:医用外科口罩标准号是:YY0469-2011,能查看包装上是否有该字样。

  其次是去权威网络站点进行资质查询。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点击“医疗器械”-“国产器械”,输入要查询的企业名,就可以查询口罩详情信息。同时,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官网()可查询目前国内主流的口罩生产企业。

  第三是尽可能地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比如大型超市、药房等,谨慎从小商贩或个人手上购买口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唱好“双城记”?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问诊”高新技术企业

  美股开盘大跌,英伟达、特斯拉跌超10%,马斯克怒喷美联储!黄金白银闪崩,人民币快速升值!专家:A股市场当前更具吸引力

  调查丨中国铁建间接控股公司成失信被执行人背后:“连锁债务”令小微企业、央企与业主一起犯难 破局关键是三方协商还款

  “黑色星期一”情绪蔓延!日韩跌完,欧洲跌!德国、英国、法国股指均跌超2%

  全球股市大跌!美股盘前英伟达、苹果跌超6%!但斌:现在不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代,准备今天继续买入

返回列表
口罩机涨价从一台25万涨到120万!20年老司机预言:一两年后1折卖
发布时间:2024-08-06

  疫情袭来,在巨大的需求驱动下,不少口罩生产企业纷纷扩产,更有大量外行准备跨界。

  但这一行他们真的摸透了吗?他们可曾认真想过,疫情过后行业发展何去何从?到那时,现在咬牙买设备的人会不会再把设备“打骨折”卖出去

  “大年三十开始复工,24小时生产,每天大概能生产8万只口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温勇扯着沙哑的嗓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喊。

  温勇是苏州艾洁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眼里,今年的春节似乎没什么年味,工厂不分昼夜,灯火通明,机器飞转。

  这一幕也尽收记者眼底:3台机器飞速运转,每台机器旁边均有“全副武装”的工人将切割好的口罩成叠码齐,放在旁边的无菌台上。除这3台口罩机,另一台机器在一刻不停地生产口罩耳挂。

  这家公司原来是给日本口罩企业做代工的,平时日产量在1万只左右,现在4台机器满负荷生产,每天产量提升至8万只。

  尽管机器24小时不停,记者在车间里却并没有看见成堆口罩。苏州市相城区旺巷村党委书记陆建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复产之后,生产的所有口罩均由政府收购,不允许外流。“我们将收购的口罩统一分配给相关单位、街道、社区等,由他们分发给群众。”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江苏扬州医疗器械之乡头桥镇。

  江苏恒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这里两家生产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每天都在满负荷生产,过去1天生产不到1万只口罩,现在每天生产3万~4万只。“我现在一天接几十个电话,都在要口罩,但公司一只都没有,全部被政府收购了。”

  数十家医疗器械店铺均没有口罩出售,许多店铺已大门紧闭 图片来自: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头桥镇政府企管办一位负责这个的人说,口罩全部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分配,采购价格为0.8元~1元。

  政府收购价的依据是什么?陆建中说,政府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市场行情报价进行收购。“我们也看到企业的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在上升。”而温勇则认为“政府统一采购其实就是在扶持我们,我们只管努力生产,渠道和销路已经由政府包办了。”

  政府的采购价能否让企业纯收入?头桥镇企管办上述负责这个的人说,肯定会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我们准备对原材料进行奖补,另外,对4万只以内的口罩收购价格可能要调整到2元一只。”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目前,我国的口罩产业链条清晰完整,成熟度高。

  口罩生产原料主要是高溶脂纤维聚丙烯,目前国内产能比较充足。统计显示,2019年国内产量约为90万吨,1吨高溶脂纤维聚丙烯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万-25万只。

  但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同时也表示,这次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时间正好与春节假期重合,由于口罩厂家和上游原辅料供应商基本都已停工,大批工人返乡过年,物流公司很多也已放假,使得口罩产能远远低于正常,市场供求矛盾极度紧张。

  这自然带来了价格的上涨,这一点,企业深有体会。温勇和记者说:“为了应对疫情,我们也想继续扩大生产,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了1~2倍,设备更是拿着钱还得排队,根本买不到。”江苏恒健负责人也表示原材料疯涨了1~4倍。

  国内某大型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冯霆(化名)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疫情期间,为避免员工感染,企业包了两个宾馆作为员工宿舍,免费提供食宿。140个房间每天花费42000元。为提升员工积极性,每天每人额外补贴100元,共计2万多元。“在不包括3倍工资的情况下,200多个员工这些开销一天就要10多万元。”

  成本不仅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冯霆介绍,春节期间厂里紧急复产,当时大部分上游供应商都放假了。原本口罩标识是外包给别的企业做的,现在自己印刷已来不及,最后只好用不干胶贴在口罩包装袋外面,告知产品、型号、使用方法等。不干胶标识0.6元一张,12个员工一天贴了9000只口罩。以3倍工资来算,加上不干胶的成本,仅此一项每只口罩的成本就增长了1.3元左右。

  温勇也表示,在目前原材料价格攀升和工人工资提升的情况下,每只口罩的成本已达到0.9元左右。陆建中则和记者说,春节期间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都上千元,晚上加班还有额外的加班费。

  “平时我们的口罩出厂价两三元的,这时候要达到五六元,几毛钱的现在要卖到两三块。”冯霆说。

  口罩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绕不开两个关键时点:2003年的非典和2013年的雾霾。

  朝美日化是一家工业级防护口罩生产企业。虽然起步较早且专注于门槛更高的工业防护,但在当时防护意识不足、基本依靠纱布口罩的时代,公司发展之路并不好走。

  朱利平回忆说:“2000年左右,中国人对呼吸防护领域的认知并没有现在那么强,那时候社会上大量使用多层纱布口罩,医院也是大量使用纱布口罩。”2003年非典疫情的出现,过滤材料的口罩才开始被公众接受。

  在非典时期,朝美日化曾独家为北京小汤山医院、地坛医院、北京传染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及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供应防非典口罩。

  朱利平介绍,非典之前,当地生产口罩的企业只有一两家,非典期间冒出近百家作坊,导致原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大上涨。但这阵风只刮了一个月左右。很多人购买的设备甚至还没有开机,疫情就控制住了。口罩市场供大于求,这些作坊一年内都没有接到一个大订单,99%的企业在一两年内倒闭了。

  广州市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原本做劳保用品,正是在非典期间看到了口罩行业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开始着手转型。

  冠桦负责人陈嘉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非典结束后,口罩市场实际上沉寂了很多年。

  直到2013年,我国频繁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原本沉寂的口罩行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朱利平称,2013~2015年雾霾非常严重的时候,企业在保留原来口罩产量的前提下,新开发了针对雾霾的口罩。雾霾期间,每天增加5万~10万只产量,一度供不应求。

  “2017年底,仅北京市场防护口罩的存量就达到2亿只,够每个北京人平均10个口罩。雾霾来了,很多资金注入,导致了产能过剩。”朱利平说,当时进入行业的很多企业,在2017、2018两年内又退出了。

  雷利民也表示,2015年以来,由于严重雾霾天气影响,普通民众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使得口罩的市场需求量明显上升,产能迅速扩大。但由于国家治理雾霾的力度很大,近两年北京等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口罩滞销现象严重,也使得很多厂家纷纷停产转产,退出了市场。

  眼下这阵风又刮了起来,很多人打起投机的主意。朱利平说:“(近期)许多朋友找我打听怎么建一个口罩厂,有朋友让我介绍设备厂家,有的让我介绍原材料厂家,还有人问我哪里可以买二手生产设备,我都在劝他们谨慎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以前都不是生产口罩的,完全是门外汉,有些甚至连口罩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

  他介绍,我国口罩价格相对较透明,一般的情况下没那么高的利润支撑,价值低的口罩甚至是按照“分厘”计算利润的。“现在口罩市场很好,但是疫情期过了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朱利平说,原本25万元一套的设备现在要价120万,疫情一过,很多企业新买进的设备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使用就搁置了,那时候去买一些二手货,就非常有可能打一折降至12万。

  “全民认知提高了以后,(口罩)会慢慢从防护用品变成日用品。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是健康的朝阳产业。”朱利平说。

  陈嘉欣也给出了类似的预判,她甚至明确透露了冠桦的扩产计划:“这次疫情之后,我们的产能最少会扩大20%~30%。”

  这种预判不无道理。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2019年中国内地口罩产业快速地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2019年中国内地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

  而行业内对于口罩市场发展的研判主要是基于日本的口罩市场,尤其是家庭用口罩的市场潜力。

  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统计,2018年日本全国的年产量约为55亿枚,其中家用口罩近43亿枚。

  朱利平认为,日本人口大概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但平均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口罩年使用量相差几十倍。“我们始终相信,中国特别是一线城市对健康的认知提高以后,会逐渐把口罩作为日用品,口罩行业肯定会慢慢壮大、发展。”

  从长远来看,市场也许会逐步扩大,但这次疫情来临和消去时,口罩市场的供需失衡更为人所关注。

  雷利民说:“我们预计,工人约于2月中旬开始大范围复工,同期原料供应和物流逐步恢复,加上新口罩自动化生产线月底产能将数倍增长,再加上进口部分,可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供求紧张的局面。”

  他同时也表示,此预测是基于对行业基本情况的分析。目前公司制作状况极为复杂,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复工率和新投产生产线的进一步情况难以确切了解。预计的产能最后能否达到还取决于行业的努力和投入,以及政府的帮扶措施。但是,从几次比较重大的疫情事件来看,口罩纳入国家战略物资是有必要的。

  在此次疫情中,被称为“踩准时间点”“研判准确”的国内大型医疗用品生产商稳健医疗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口罩分为工业防护(如粉尘)、民用防护(花粉、雾霾等)、医用护理(细菌)等类别。其中医用防护口罩平时仅供专业医疗机构使用(如疾控、传染病房),储备极少。在面对突发性疫情时会显得很被动,建议由有关部门联合大企业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管理。

  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也为企业吃了定心丸:疫情过后富余的口罩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

  近日,湖北麻城市公安局斩断了一条售卖伪劣口罩的链条,抓获两名嫌疑人,他们在疫情期间一周卖了59.5万只伪劣口罩、获利近20万元。

  安徽霍山警方公布消息称,该县查获一起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口罩冒充医用口罩案,涉案口罩超过百万片,涉案金额达146万余元。

  假冒伪劣口罩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们大多数质量不合格,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其制造材料还可能含有很多有机挥发物,对人体产生危害。

  记者发现,正规情况下,不同口罩的生产资质不同。生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口罩,需要向省级食品药监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需要10万级以上的洁净车间,并具备微生物试验能力和相关理化试验能力。生产劳保口罩,需要向省级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即“LA”认证)。生产日常防护口罩,则不用办理这些许可证照,将产品向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按照相应标准送检,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即可上市销售。

  普通消费者该怎么来识别假冒伪劣口罩?记者整理发现,辨别口罩真伪主要有几招:

  首先,查看包装是否清晰、产品信息是否完整。比如:医用外科口罩标准号是:YY0469-2011,能查看包装上是否有该字样。

  其次是去权威网络站点进行资质查询。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点击“医疗器械”-“国产器械”,输入要查询的企业名,就可以查询口罩详情信息。同时,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官网()可查询目前国内主流的口罩生产企业。

  第三是尽可能地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比如大型超市、药房等,谨慎从小商贩或个人手上购买口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唱好“双城记”?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问诊”高新技术企业

  美股开盘大跌,英伟达、特斯拉跌超10%,马斯克怒喷美联储!黄金白银闪崩,人民币快速升值!专家:A股市场当前更具吸引力

  调查丨中国铁建间接控股公司成失信被执行人背后:“连锁债务”令小微企业、央企与业主一起犯难 破局关键是三方协商还款

  “黑色星期一”情绪蔓延!日韩跌完,欧洲跌!德国、英国、法国股指均跌超2%

  全球股市大跌!美股盘前英伟达、苹果跌超6%!但斌:现在不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代,准备今天继续买入

...
口罩机涨价从一台25万涨到120万!20年老司机预言:一两年后1折卖
发布时间:2024-08-06

  疫情袭来,在巨大的需求驱动下,不少口罩生产企业纷纷扩产,更有大量外行准备跨界。

  但这一行他们真的摸透了吗?他们可曾认真想过,疫情过后行业发展何去何从?到那时,现在咬牙买设备的人会不会再把设备“打骨折”卖出去

  “大年三十开始复工,24小时生产,每天大概能生产8万只口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温勇扯着沙哑的嗓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喊。

  温勇是苏州艾洁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眼里,今年的春节似乎没什么年味,工厂不分昼夜,灯火通明,机器飞转。

  这一幕也尽收记者眼底:3台机器飞速运转,每台机器旁边均有“全副武装”的工人将切割好的口罩成叠码齐,放在旁边的无菌台上。除这3台口罩机,另一台机器在一刻不停地生产口罩耳挂。

  这家公司原来是给日本口罩企业做代工的,平时日产量在1万只左右,现在4台机器满负荷生产,每天产量提升至8万只。

  尽管机器24小时不停,记者在车间里却并没有看见成堆口罩。苏州市相城区旺巷村党委书记陆建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复产之后,生产的所有口罩均由政府收购,不允许外流。“我们将收购的口罩统一分配给相关单位、街道、社区等,由他们分发给群众。”

  相同的情况还出现在江苏扬州医疗器械之乡头桥镇。

  江苏恒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这里两家生产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每天都在满负荷生产,过去1天生产不到1万只口罩,现在每天生产3万~4万只。“我现在一天接几十个电话,都在要口罩,但公司一只都没有,全部被政府收购了。”

  数十家医疗器械店铺均没有口罩出售,许多店铺已大门紧闭 图片来自: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头桥镇政府企管办一位负责这个的人说,口罩全部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分配,采购价格为0.8元~1元。

  政府收购价的依据是什么?陆建中说,政府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市场行情报价进行收购。“我们也看到企业的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都在上升。”而温勇则认为“政府统一采购其实就是在扶持我们,我们只管努力生产,渠道和销路已经由政府包办了。”

  政府的采购价能否让企业纯收入?头桥镇企管办上述负责这个的人说,肯定会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我们准备对原材料进行奖补,另外,对4万只以内的口罩收购价格可能要调整到2元一只。”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只。目前,我国的口罩产业链条清晰完整,成熟度高。

  口罩生产原料主要是高溶脂纤维聚丙烯,目前国内产能比较充足。统计显示,2019年国内产量约为90万吨,1吨高溶脂纤维聚丙烯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只,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万-25万只。

  但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同时也表示,这次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时间正好与春节假期重合,由于口罩厂家和上游原辅料供应商基本都已停工,大批工人返乡过年,物流公司很多也已放假,使得口罩产能远远低于正常,市场供求矛盾极度紧张。

  这自然带来了价格的上涨,这一点,企业深有体会。温勇和记者说:“为了应对疫情,我们也想继续扩大生产,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了1~2倍,设备更是拿着钱还得排队,根本买不到。”江苏恒健负责人也表示原材料疯涨了1~4倍。

  国内某大型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冯霆(化名)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疫情期间,为避免员工感染,企业包了两个宾馆作为员工宿舍,免费提供食宿。140个房间每天花费42000元。为提升员工积极性,每天每人额外补贴100元,共计2万多元。“在不包括3倍工资的情况下,200多个员工这些开销一天就要10多万元。”

  成本不仅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冯霆介绍,春节期间厂里紧急复产,当时大部分上游供应商都放假了。原本口罩标识是外包给别的企业做的,现在自己印刷已来不及,最后只好用不干胶贴在口罩包装袋外面,告知产品、型号、使用方法等。不干胶标识0.6元一张,12个员工一天贴了9000只口罩。以3倍工资来算,加上不干胶的成本,仅此一项每只口罩的成本就增长了1.3元左右。

  温勇也表示,在目前原材料价格攀升和工人工资提升的情况下,每只口罩的成本已达到0.9元左右。陆建中则和记者说,春节期间一个工人一天的工资都上千元,晚上加班还有额外的加班费。

  “平时我们的口罩出厂价两三元的,这时候要达到五六元,几毛钱的现在要卖到两三块。”冯霆说。

  口罩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绕不开两个关键时点:2003年的非典和2013年的雾霾。

  朝美日化是一家工业级防护口罩生产企业。虽然起步较早且专注于门槛更高的工业防护,但在当时防护意识不足、基本依靠纱布口罩的时代,公司发展之路并不好走。

  朱利平回忆说:“2000年左右,中国人对呼吸防护领域的认知并没有现在那么强,那时候社会上大量使用多层纱布口罩,医院也是大量使用纱布口罩。”2003年非典疫情的出现,过滤材料的口罩才开始被公众接受。

  在非典时期,朝美日化曾独家为北京小汤山医院、地坛医院、北京传染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及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供应防非典口罩。

  朱利平介绍,非典之前,当地生产口罩的企业只有一两家,非典期间冒出近百家作坊,导致原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大上涨。但这阵风只刮了一个月左右。很多人购买的设备甚至还没有开机,疫情就控制住了。口罩市场供大于求,这些作坊一年内都没有接到一个大订单,99%的企业在一两年内倒闭了。

  广州市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原本做劳保用品,正是在非典期间看到了口罩行业的发展的潜在能力,开始着手转型。

  冠桦负责人陈嘉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非典结束后,口罩市场实际上沉寂了很多年。

  直到2013年,我国频繁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原本沉寂的口罩行业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朱利平称,2013~2015年雾霾非常严重的时候,企业在保留原来口罩产量的前提下,新开发了针对雾霾的口罩。雾霾期间,每天增加5万~10万只产量,一度供不应求。

  “2017年底,仅北京市场防护口罩的存量就达到2亿只,够每个北京人平均10个口罩。雾霾来了,很多资金注入,导致了产能过剩。”朱利平说,当时进入行业的很多企业,在2017、2018两年内又退出了。

  雷利民也表示,2015年以来,由于严重雾霾天气影响,普通民众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口罩,使得口罩的市场需求量明显上升,产能迅速扩大。但由于国家治理雾霾的力度很大,近两年北京等地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口罩滞销现象严重,也使得很多厂家纷纷停产转产,退出了市场。

  眼下这阵风又刮了起来,很多人打起投机的主意。朱利平说:“(近期)许多朋友找我打听怎么建一个口罩厂,有朋友让我介绍设备厂家,有的让我介绍原材料厂家,还有人问我哪里可以买二手生产设备,我都在劝他们谨慎进入这个行业。他们以前都不是生产口罩的,完全是门外汉,有些甚至连口罩到底是怎么回事都不清楚。”

  他介绍,我国口罩价格相对较透明,一般的情况下没那么高的利润支撑,价值低的口罩甚至是按照“分厘”计算利润的。“现在口罩市场很好,但是疫情期过了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朱利平说,原本25万元一套的设备现在要价120万,疫情一过,很多企业新买进的设备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使用就搁置了,那时候去买一些二手货,就非常有可能打一折降至12万。

  “全民认知提高了以后,(口罩)会慢慢从防护用品变成日用品。我们大家都认为这个行业是健康的朝阳产业。”朱利平说。

  陈嘉欣也给出了类似的预判,她甚至明确透露了冠桦的扩产计划:“这次疫情之后,我们的产能最少会扩大20%~30%。”

  这种预判不无道理。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直属单位赛迪顾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5~2019年中国内地口罩产业快速地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2019年中国内地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

  而行业内对于口罩市场发展的研判主要是基于日本的口罩市场,尤其是家庭用口罩的市场潜力。

  日本卫生材料工业联合会统计,2018年日本全国的年产量约为55亿枚,其中家用口罩近43亿枚。

  朱利平认为,日本人口大概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但平均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口罩年使用量相差几十倍。“我们始终相信,中国特别是一线城市对健康的认知提高以后,会逐渐把口罩作为日用品,口罩行业肯定会慢慢壮大、发展。”

  从长远来看,市场也许会逐步扩大,但这次疫情来临和消去时,口罩市场的供需失衡更为人所关注。

  雷利民说:“我们预计,工人约于2月中旬开始大范围复工,同期原料供应和物流逐步恢复,加上新口罩自动化生产线月底产能将数倍增长,再加上进口部分,可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供求紧张的局面。”

  他同时也表示,此预测是基于对行业基本情况的分析。目前公司制作状况极为复杂,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复工率和新投产生产线的进一步情况难以确切了解。预计的产能最后能否达到还取决于行业的努力和投入,以及政府的帮扶措施。但是,从几次比较重大的疫情事件来看,口罩纳入国家战略物资是有必要的。

  在此次疫情中,被称为“踩准时间点”“研判准确”的国内大型医疗用品生产商稳健医疗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口罩分为工业防护(如粉尘)、民用防护(花粉、雾霾等)、医用护理(细菌)等类别。其中医用防护口罩平时仅供专业医疗机构使用(如疾控、传染病房),储备极少。在面对突发性疫情时会显得很被动,建议由有关部门联合大企业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管理。

  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也为企业吃了定心丸:疫情过后富余的口罩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

  近日,湖北麻城市公安局斩断了一条售卖伪劣口罩的链条,抓获两名嫌疑人,他们在疫情期间一周卖了59.5万只伪劣口罩、获利近20万元。

  安徽霍山警方公布消息称,该县查获一起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口罩冒充医用口罩案,涉案口罩超过百万片,涉案金额达146万余元。

  假冒伪劣口罩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们大多数质量不合格,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其制造材料还可能含有很多有机挥发物,对人体产生危害。

  记者发现,正规情况下,不同口罩的生产资质不同。生产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口罩,需要向省级食品药监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需要10万级以上的洁净车间,并具备微生物试验能力和相关理化试验能力。生产劳保口罩,需要向省级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工业品生产许可证,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认证(即“LA”认证)。生产日常防护口罩,则不用办理这些许可证照,将产品向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按照相应标准送检,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即可上市销售。

  普通消费者该怎么来识别假冒伪劣口罩?记者整理发现,辨别口罩真伪主要有几招:

  首先,查看包装是否清晰、产品信息是否完整。比如:医用外科口罩标准号是:YY0469-2011,能查看包装上是否有该字样。

  其次是去权威网络站点进行资质查询。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点击“医疗器械”-“国产器械”,输入要查询的企业名,就可以查询口罩详情信息。同时,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官网()可查询目前国内主流的口罩生产企业。

  第三是尽可能地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比如大型超市、药房等,谨慎从小商贩或个人手上购买口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唱好“双城记”?川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问诊”高新技术企业

  美股开盘大跌,英伟达、特斯拉跌超10%,马斯克怒喷美联储!黄金白银闪崩,人民币快速升值!专家:A股市场当前更具吸引力

  调查丨中国铁建间接控股公司成失信被执行人背后:“连锁债务”令小微企业、央企与业主一起犯难 破局关键是三方协商还款

  “黑色星期一”情绪蔓延!日韩跌完,欧洲跌!德国、英国、法国股指均跌超2%

  全球股市大跌!美股盘前英伟达、苹果跌超6%!但斌:现在不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代,准备今天继续买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