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形势严峻:中国电动车占全球市场66%但芯片自给率仅10%
发布时间:2024-12-09 |   作者: 安博体育官网下载app

  按照机构的数据,9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9.6万辆、280.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2%和14.5%,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210.9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电动)销量为112.3万辆,渗透率为53.3%。

  而从全球数据分析来看,9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约为170万辆,也就是说中国电动汽车占到了全球66%的销量,真正的没有对手。

  不过,在这个值得兴奋的数字背后,我们仍旧是有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值得大家注意。

  那就是虽然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比例高达66%,但在汽车芯片方面,我们的自给率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90%依赖进口,这个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忧的数字。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这一个数字,觉得它是假的,是我杜撰的,但它其实是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披露的,不可能有假。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芯片需从国外进口,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99%,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92%。

  从全球市场来看,主要被英飞凌、NXP、Microchip、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国外头部厂商所占据。

  国内虽然也有比亚迪、征程、小华半导体、云途半导体等厂商,有制造汽车芯片,但是整体市场占有率依然有限,和国外厂商们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是放大了好几倍的,传统的燃油车,一般只要300-500颗芯片,但新能源汽车,需要1000颗以上。

  如果智能化程度相当高的新能源汽车,甚至需要的芯片超过3000颗,一旦采购不到芯片,那么这个汽车该怎么造出来呢?

  可能很多人就有疑问了,汽车芯片除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外,大部分都不需要先进工艺,为何不可以进行国产替代呢?毕竟成熟芯片,我们是能制造的。

  和普通消费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要求会更高,在耐用性方面,以及环境严苛程度方面,比普通消费级芯片高多了。

  同时汽车芯片被允许上车之前,要经过各种测试,很多认证,毕竟汽车本身对安全要求非常高,而国产汽车芯片起步晚,无法快速的提升,只能慢慢的一步一步来。

  之前,有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称,中国制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到2025年时,要在汽车芯片方向提升自给率至20%~25%,那就看明年,能不能够实现了。

返回列表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12-09

  按照机构的数据,9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9.6万辆、280.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2%和14.5%,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210.9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电动)销量为112.3万辆,渗透率为53.3%。

  而从全球数据分析来看,9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约为170万辆,也就是说中国电动汽车占到了全球66%的销量,真正的没有对手。

  不过,在这个值得兴奋的数字背后,我们仍旧是有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值得大家注意。

  那就是虽然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比例高达66%,但在汽车芯片方面,我们的自给率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90%依赖进口,这个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忧的数字。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这一个数字,觉得它是假的,是我杜撰的,但它其实是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披露的,不可能有假。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芯片需从国外进口,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99%,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92%。

  从全球市场来看,主要被英飞凌、NXP、Microchip、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国外头部厂商所占据。

  国内虽然也有比亚迪、征程、小华半导体、云途半导体等厂商,有制造汽车芯片,但是整体市场占有率依然有限,和国外厂商们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是放大了好几倍的,传统的燃油车,一般只要300-500颗芯片,但新能源汽车,需要1000颗以上。

  如果智能化程度相当高的新能源汽车,甚至需要的芯片超过3000颗,一旦采购不到芯片,那么这个汽车该怎么造出来呢?

  可能很多人就有疑问了,汽车芯片除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外,大部分都不需要先进工艺,为何不可以进行国产替代呢?毕竟成熟芯片,我们是能制造的。

  和普通消费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要求会更高,在耐用性方面,以及环境严苛程度方面,比普通消费级芯片高多了。

  同时汽车芯片被允许上车之前,要经过各种测试,很多认证,毕竟汽车本身对安全要求非常高,而国产汽车芯片起步晚,无法快速的提升,只能慢慢的一步一步来。

  之前,有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称,中国制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到2025年时,要在汽车芯片方向提升自给率至20%~25%,那就看明年,能不能够实现了。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12-09

  按照机构的数据,9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9.6万辆、280.9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2%和14.5%,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210.9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电动)销量为112.3万辆,渗透率为53.3%。

  而从全球数据分析来看,9月份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约为170万辆,也就是说中国电动汽车占到了全球66%的销量,真正的没有对手。

  不过,在这个值得兴奋的数字背后,我们仍旧是有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值得大家注意。

  那就是虽然新能源汽车占全球市场比例高达66%,但在汽车芯片方面,我们的自给率只有10%左右,也就是说90%依赖进口,这个是一个非常让人担忧的数字。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这一个数字,觉得它是假的,是我杜撰的,但它其实是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披露的,不可能有假。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超过90%芯片需从国外进口,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依赖度更高达99%,功率和存储类芯片依赖度达92%。

  从全球市场来看,主要被英飞凌、NXP、Microchip、瑞萨电子、意法半导体等国外头部厂商所占据。

  国内虽然也有比亚迪、征程、小华半导体、云途半导体等厂商,有制造汽车芯片,但是整体市场占有率依然有限,和国外厂商们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是放大了好几倍的,传统的燃油车,一般只要300-500颗芯片,但新能源汽车,需要1000颗以上。

  如果智能化程度相当高的新能源汽车,甚至需要的芯片超过3000颗,一旦采购不到芯片,那么这个汽车该怎么造出来呢?

  可能很多人就有疑问了,汽车芯片除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芯片外,大部分都不需要先进工艺,为何不可以进行国产替代呢?毕竟成熟芯片,我们是能制造的。

  和普通消费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要求会更高,在耐用性方面,以及环境严苛程度方面,比普通消费级芯片高多了。

  同时汽车芯片被允许上车之前,要经过各种测试,很多认证,毕竟汽车本身对安全要求非常高,而国产汽车芯片起步晚,无法快速的提升,只能慢慢的一步一步来。

  之前,有国外新闻媒体报道称,中国制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到2025年时,要在汽车芯片方向提升自给率至20%~25%,那就看明年,能不能够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