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的1945年末,山东胶东地区虽已迎来日寇投降的喜讯,却仍有一支顽固的伪军部队盘踞在泊里一带,令当地百姓饱受磨难。这支部队的统帅李贤斋,曾是日本扶持的傀儡,如今又想依附,妄图继续维持其非法统治。然而,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地道战,却彻底改写了这片土地的命运。中国领导的革命军队究竟使用了什么神奇的战术,能让这支号称"固若金汤"的伪军部队土崩瓦解?为何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竟让数千残兵败将纷纷跪地投降?这场鲜为人知的泊里战役,又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战争历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在山东胶东一带,伪军头目李贤斋却显得异常倔强。这位曾在日本人手下当差的伪军司令,此时正带领着数千人马,在泊里城内筑起了坚固工事。
李贤斋的部队装备精良,有重机枪三十余挺,轻机枪近百支,还有迫击炮十余门。他们在泊里城内修建了三道防线,设置了数十个暗堡,城墙上布满了铁丝网,处处设有地雷阵地,防守严密。
当地百姓都说,李贤斋这个人生性多疑,当年投靠日本人时就是个两面三刀的主。这会儿日本投降了,他却不愿放下武器,反而在泊里城内囤积粮食,准备长期固守。
山东军区野战兵团第一师在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对李贤斋部展开了围剿。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李贤斋的部队被围得水泄不通。可就在胜利在望之际,野战兵团第一师却接到了向东北挺进的紧急任务,不得不暂时撤离包围圈。
李贤斋见此情形,立刻打起了新的主意。他派出心腹手下,连夜赶往青岛,向山东省政府递交了投诚书。方面很快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将其部队改编为"诸胶日莒警备军"。
这支改头换面的部队,表面上挂着的招牌,实则仍在为虎作伥。他们在泊里城内横行霸道,强征粮食,欺压百姓。当地群众苦不堪言,纷纷向的地下组织反映情况。
国共两党的谈判破裂后,李贤斋更是变本加厉。他一面向表忠心,四处搜刮民脂民膏,一面又派人暗中联络青岛的日军残部,妄图东山再起。
在泊里城内,李贤斋的部队每天都在加固防御工事。他们用从老百姓家中抢来的木料和砖石,将城墙加高加厚。城墙上的岗哨昼夜不断,还经常派出小股部队到附近村庄抓壮丁。
这种情况引起了山东军区的格外的重视。11月初,滨海军区决定发起新一轮攻势,要彻底打通滨海与胶东的通道,将李贤斋部队歼灭在泊里城内。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泊里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11月中旬的一天,山东军区司令部内灯火通明。军区首长正在紧急筹划对泊里的进攻部署,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将展开。
山东军区警备第十旅是这次战役的主力部队。这支部队虽然新组建不久,却是一支经验比较丰富的劲旅。旅长赵德荣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带领游击队与日寇周旋多年,对胶东地区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
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军区特意从各部抽调了一批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兵充实到第十旅。这些老兵大多参加过平型关、台儿庄等大型会战,不仅作战经验比较丰富,还精通爆破技术。
除了正规部队,当地的民兵力量也迅速mobilizing。藏马县、日照县等地的农民纷纷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短短几天时间,就有7000多名民兵加入到战斗队伍中来。这些民兵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熟悉地形,能为部队提供重要的情报支持。
军区首长很重视战前侦察工作。他们派出多支侦察小组,化装成商贩、农民,深入泊里城周边地区,详细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一位叫张德山的侦察员,连续在泊里城墙下蹲守了三天三夜,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敌军工事分布图。
为了避免敌人察觉,军区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性措施。他们故意在其他方向制造声势,让李贤斋的注意力分散。同时,大量的军需物资和装备都是在夜间秘密运送,沿途还安排了民兵在重要路段把守。
战前,军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工程兵、民兵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研究泊里城的地形特点,为即将开展的地道战做准备。他们请来了当地的老矿工,研究地下水文走向,确定挖掘地道的最佳路线日,军区召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会上确定了"挖地道、炸碉堡、强攻城、歼敌军"的作战方针。各部队按照分工,迅速向预定位置集结。
就这样,一场围歼李贤斋部的大戏,在泊里城外悄然拉开帷幕。革命军队的这场周密部署,为后来的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1月24日深夜,泊里城外一片寂静。在距离城墙两公里外的一处荒地上,十几名战士正在月光下小心翼翼地挖掘着。这是地道工程的第一铲土,从这天开始,一场惊人的地下工程正式启动。
地道的选址颇费周折。工程队请来了当地的老矿工王德福,他曾在日据时期的煤矿里干了二十多年。王德福带着技术人员实地勘察了三天,最终选定了这处地形略高的荒地作为入口。这里不仅地势隐蔽,而且土质适中,既不会塌方,挖掘起来也不会太费力。
为了确保工程能够顺顺利利地进行,特别行动小组制定了严密的实施工程的方案。他们将1500米的地道分成五段,每段300米,由不同的队伍同时施工。挖出的土都用箩筐运到远处,再用耕地的办法把新土均匀地撒在田地里,以免被敌人发现异常。
当地群众也热情参加到这项秘密工程中来。附近的农民组织起运输队,用牛车昼夜不停地运送木料,这些木料都是用来支撑地道顶部的。妇女们则组织起了伙食队,专门为工程队准备饭食。有的村民甚至把自家的地窖腾出来,改造成临时的指挥所。
工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穿越一条地下暗河。这条暗河横亘在地道必经之路上,水流湍急。工程队试过多种方法都无法跨越,最后还是王德福想出了办法。他带领工程兵用特制的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水底隧道,再用油布密封,这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掩护工程进行,军区还特意安排了佯攻行动。每隔几天,就有小股部队在泊里城其他方向制造声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李贤斋的部队果然上当,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去了城北和城西,使得城南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12月20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昼夜奋战,这条长达1500米的地道终于全线贯通。工程人员用简易的测量工具反复测算,确认地道的出口就在敌人最重要的一处炮楼下方。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工程队还在地道的关键位置设置了三道防水闸门。若发生涌水,能马上关闭闸门,确保主体工程不受影响。在地道的转弯处,他们还特意加固了支撑,以防止在爆炸时发生塌方。
这时候,一个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们——如何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将数百斤炸药运送到地道尽头。这项任务的成败,将必然的联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负。
12月23日傍晚,特别行动小组召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他们要在这个夜晚完成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将一个被战士们称为"大棺材"的庞然大物运送到地道尽头。这个"大棺材"其实就是一个特制的木箱,里面装满了近700斤炸药。
运送"大棺材"的过程极其考验技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在狭窄的地道中发生磕碰,工程兵在木箱下安装了特制的滑轮。十名技术兵采用接力的方式,用绳索一点点地将"大棺材"向前移动。整个运送过程持续了将近六个小时,每前进一米都要反复确认安全。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部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山东军区警备第十旅的战士们分成三个突击队,分别埋伏在泊里城的东、南、西三个方向。他们携带着梯子、钩索等攻城器具,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发起总攻。
12月26日深夜11点整,战斗打响。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泊里城内最坚固的一处炮楼瞬间化为废墟。这声巨响不仅掀翻了炮楼,还震塌了附近的城墙。守在炮楼里的敌军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炸得七零八落。
爆炸发生的同一时刻,三个突击队同时发起进攻。战士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架起云梯,迅速登上城墙。敌人的机枪火力点还没有来得及开火,就被突击队投掷的手榴弹炸得哑了火。
城内的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李贤斋的部队虽然在城内修建了三道防线,但在这种突然袭击面前显得毫无用处。第一道防线被炸开了缺口,第二道防线很快被突击队攻破,等到战士们打到第三道防线时,已经是一片混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兵在爆炸前的精确计算。他们根据地质情况和炸药量,准确预判了爆炸的范围和威力。这不仅确保了爆炸能够精准摧毁目标,还避免了对周边民房造成破坏。
战斗中,突击队采用了"三三制"战术。每三个战士为一个小组,配备一支冲锋枪、一支步枪和数枚手榴弹,既能远程射击,又能近距离突击。这种灵活的战术安排,使得部队在巷战中占尽优势。
到天亮时分,整个战斗已经接近尾声。除了李贤斋带着少数亲信逃往青岛外,其余的伪军大都投降或被歼灭。在城南的一处粮仓里,战士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这些都是李贤斋部队之前从老百姓手中抢掠的。
这场战役的成功,不仅证明了革命军队在战术创新上的实力,更展示了将地道战与常规进攻完美结合的典范。特别是那个被称为"大棺材"的炸药包,它的成功使用为此后的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泊里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一场局部战斗的成功。战后的统计数字显示,这场战役共歼灭伪军1000余人,俘虏1600多名官兵,这中间还包括伪副司令于炳宸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缴获的武器装备中有重机枪30余挺,轻机枪近百支,迫击炮10余门,以及大量的步枪和弹药。
战役结束后,当地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他们用自制的横幅和旗帜装点着街道,敲锣打鼓庆祝胜利。在泊里镇中心的广场上,群众自发组织了庆祝会,老人们激动地讲述着在伪军统治下的苦难往事,孩子们则欢快地唱着革命歌曲。
这场胜利彻底打通了滨海与胶东的联系。过去,李贤斋的部队盘踞在泊里一带,就像一把尖刀插在胶东地区的腰部,严重阻碍了解放区的发展。如今,这个顽固的据点被消灭,两个解放区终于连成一片,为后来解放整个山东半岛奠定了重要基础。
战役结束后不久,山东军区召开了一次经验总结会。会上,指挥部队的将领们重点总结了地道战与常规进攻相结合的战术创新。这种战术不仅减少了己方伤亡,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城内的民用设施。会议决定将这些经验整理成册,作为培训教材在全军推广。
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部队和个人都受到了表彰。特别是那些参与地道工程的技术兵和民工,他们的贡献得到了特别的肯定。老矿工王德福被授予"人民功臣"称号,他解决地下暗河问题的智慧被写入了战史。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还打出了名声。此后,军在与作战时,常常担心地下会不会又有一个"大棺材"。这种心理震慑效应,在后来的多次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泊里战役的胜利也给了当地群众极大的鼓舞。战后,许多年轻人纷纷参军参战,要求加入革命队伍。仅在藏马县一地,就有超过200名青年志愿报名参军。这些新战士后来都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力量。
1946年初,当地政府组织人力对战后的泊里进行重建。那些在战斗中被炸毁的房屋很快得到修复,被伪军霸占的粮仓重新分配给贫苦农民,战时遭到破坏的水利设施也得到及时修缮。
泊里战役的胜利,不仅消灭了一支顽固的伪军,更为华东地区的解放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这场战役证明,只要军民同心、科学指挥,再强大的敌人也终将被打败。此后,泊里这一个名字,就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韩国被停职的总统尹锡悦躲不下去了,警方开始动线日凌晨,韩国公调处(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开始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2800余名警力部署在总统官邸附近,35名调查官进入总统官邸正门。调查官又一次形成与总统警卫处的对峙。
张兴亮女友在行李箱里直播吧01月08日讯 广州龙狮男篮官方宣布,基于球员张兴亮违反俱乐部一队相关管理条例的客观事实,即日起,张兴亮将暂停参加俱乐部一队比赛。据悉,张兴亮赛前把艺术生女友(@YuueCc)带进宿舍,熬夜通宵一晚,帮女友补习作业,而他的女友还骄傲地发在微博里。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1月5日晚播出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
公租变成“私租”,湖南一贪官把8套公租房分配给自家亲戚,现已被严肃处理
2025年1月5日晚,年度反腐题材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播出。其中披露了湖南永州祁阳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合作局原局长赵艳云案。报道截图(图源:央视新闻)赵艳云任祁阳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合作局局长时,负责园区公租房的管理分配工作。
今天一大早,杭州一位比亚迪车主告诉橙柿互动,一早出门打开手机,结果发现比亚迪的App始终没有办法连接,导致他无法开启车门,早高峰出行计划全部被打乱,他被迫步行上班。橙柿互动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多位网友也发帖表示,比亚迪App疑似崩溃。
来源:半岛都市报 成本仅11.5元的营养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5000元一疗程……这样的骗局仍在不断上演,一些老人即使“赊账”也要购买。 近期,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打掉一保健品诈骗团伙,团伙主要成员王某某及其上线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其妻子向影心,面上慌乱不堪,但却说了句:“死了也好”,这是怎么回事,曾经恩爱的夫妻二人,为何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烽火连天的1945年末,山东胶东地区虽已迎来日寇投降的喜讯,却仍有一支顽固的伪军部队盘踞在泊里一带,令当地百姓饱受磨难。这支部队的统帅李贤斋,曾是日本扶持的傀儡,如今又想依附,妄图继续维持其非法统治。然而,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地道战,却彻底改写了这片土地的命运。中国领导的革命军队究竟使用了什么神奇的战术,能让这支号称"固若金汤"的伪军部队土崩瓦解?为何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竟让数千残兵败将纷纷跪地投降?这场鲜为人知的泊里战役,又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战争历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在山东胶东一带,伪军头目李贤斋却显得异常倔强。这位曾在日本人手下当差的伪军司令,此时正带领着数千人马,在泊里城内筑起了坚固工事。
李贤斋的部队装备精良,有重机枪三十余挺,轻机枪近百支,还有迫击炮十余门。他们在泊里城内修建了三道防线,设置了数十个暗堡,城墙上布满了铁丝网,处处设有地雷阵地,防守严密。
当地百姓都说,李贤斋这个人生性多疑,当年投靠日本人时就是个两面三刀的主。这会儿日本投降了,他却不愿放下武器,反而在泊里城内囤积粮食,准备长期固守。
山东军区野战兵团第一师在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对李贤斋部展开了围剿。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李贤斋的部队被围得水泄不通。可就在胜利在望之际,野战兵团第一师却接到了向东北挺进的紧急任务,不得不暂时撤离包围圈。
李贤斋见此情形,立刻打起了新的主意。他派出心腹手下,连夜赶往青岛,向山东省政府递交了投诚书。方面很快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将其部队改编为"诸胶日莒警备军"。
这支改头换面的部队,表面上挂着的招牌,实则仍在为虎作伥。他们在泊里城内横行霸道,强征粮食,欺压百姓。当地群众苦不堪言,纷纷向的地下组织反映情况。
国共两党的谈判破裂后,李贤斋更是变本加厉。他一面向表忠心,四处搜刮民脂民膏,一面又派人暗中联络青岛的日军残部,妄图东山再起。
在泊里城内,李贤斋的部队每天都在加固防御工事。他们用从老百姓家中抢来的木料和砖石,将城墙加高加厚。城墙上的岗哨昼夜不断,还经常派出小股部队到附近村庄抓壮丁。
这种情况引起了山东军区的格外的重视。11月初,滨海军区决定发起新一轮攻势,要彻底打通滨海与胶东的通道,将李贤斋部队歼灭在泊里城内。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泊里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11月中旬的一天,山东军区司令部内灯火通明。军区首长正在紧急筹划对泊里的进攻部署,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将展开。
山东军区警备第十旅是这次战役的主力部队。这支部队虽然新组建不久,却是一支经验比较丰富的劲旅。旅长赵德荣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带领游击队与日寇周旋多年,对胶东地区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
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军区特意从各部抽调了一批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兵充实到第十旅。这些老兵大多参加过平型关、台儿庄等大型会战,不仅作战经验比较丰富,还精通爆破技术。
除了正规部队,当地的民兵力量也迅速mobilizing。藏马县、日照县等地的农民纷纷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短短几天时间,就有7000多名民兵加入到战斗队伍中来。这些民兵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熟悉地形,能为部队提供重要的情报支持。
军区首长很重视战前侦察工作。他们派出多支侦察小组,化装成商贩、农民,深入泊里城周边地区,详细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一位叫张德山的侦察员,连续在泊里城墙下蹲守了三天三夜,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敌军工事分布图。
为了避免敌人察觉,军区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性措施。他们故意在其他方向制造声势,让李贤斋的注意力分散。同时,大量的军需物资和装备都是在夜间秘密运送,沿途还安排了民兵在重要路段把守。
战前,军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工程兵、民兵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研究泊里城的地形特点,为即将开展的地道战做准备。他们请来了当地的老矿工,研究地下水文走向,确定挖掘地道的最佳路线日,军区召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会上确定了"挖地道、炸碉堡、强攻城、歼敌军"的作战方针。各部队按照分工,迅速向预定位置集结。
就这样,一场围歼李贤斋部的大戏,在泊里城外悄然拉开帷幕。革命军队的这场周密部署,为后来的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1月24日深夜,泊里城外一片寂静。在距离城墙两公里外的一处荒地上,十几名战士正在月光下小心翼翼地挖掘着。这是地道工程的第一铲土,从这天开始,一场惊人的地下工程正式启动。
地道的选址颇费周折。工程队请来了当地的老矿工王德福,他曾在日据时期的煤矿里干了二十多年。王德福带着技术人员实地勘察了三天,最终选定了这处地形略高的荒地作为入口。这里不仅地势隐蔽,而且土质适中,既不会塌方,挖掘起来也不会太费力。
为了确保工程能够顺顺利利地进行,特别行动小组制定了严密的实施工程的方案。他们将1500米的地道分成五段,每段300米,由不同的队伍同时施工。挖出的土都用箩筐运到远处,再用耕地的办法把新土均匀地撒在田地里,以免被敌人发现异常。
当地群众也热情参加到这项秘密工程中来。附近的农民组织起运输队,用牛车昼夜不停地运送木料,这些木料都是用来支撑地道顶部的。妇女们则组织起了伙食队,专门为工程队准备饭食。有的村民甚至把自家的地窖腾出来,改造成临时的指挥所。
工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穿越一条地下暗河。这条暗河横亘在地道必经之路上,水流湍急。工程队试过多种方法都无法跨越,最后还是王德福想出了办法。他带领工程兵用特制的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水底隧道,再用油布密封,这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掩护工程进行,军区还特意安排了佯攻行动。每隔几天,就有小股部队在泊里城其他方向制造声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李贤斋的部队果然上当,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去了城北和城西,使得城南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12月20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昼夜奋战,这条长达1500米的地道终于全线贯通。工程人员用简易的测量工具反复测算,确认地道的出口就在敌人最重要的一处炮楼下方。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工程队还在地道的关键位置设置了三道防水闸门。若发生涌水,能马上关闭闸门,确保主体工程不受影响。在地道的转弯处,他们还特意加固了支撑,以防止在爆炸时发生塌方。
这时候,一个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们——如何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将数百斤炸药运送到地道尽头。这项任务的成败,将必然的联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负。
12月23日傍晚,特别行动小组召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他们要在这个夜晚完成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将一个被战士们称为"大棺材"的庞然大物运送到地道尽头。这个"大棺材"其实就是一个特制的木箱,里面装满了近700斤炸药。
运送"大棺材"的过程极其考验技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在狭窄的地道中发生磕碰,工程兵在木箱下安装了特制的滑轮。十名技术兵采用接力的方式,用绳索一点点地将"大棺材"向前移动。整个运送过程持续了将近六个小时,每前进一米都要反复确认安全。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部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山东军区警备第十旅的战士们分成三个突击队,分别埋伏在泊里城的东、南、西三个方向。他们携带着梯子、钩索等攻城器具,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发起总攻。
12月26日深夜11点整,战斗打响。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泊里城内最坚固的一处炮楼瞬间化为废墟。这声巨响不仅掀翻了炮楼,还震塌了附近的城墙。守在炮楼里的敌军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炸得七零八落。
爆炸发生的同一时刻,三个突击队同时发起进攻。战士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架起云梯,迅速登上城墙。敌人的机枪火力点还没有来得及开火,就被突击队投掷的手榴弹炸得哑了火。
城内的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李贤斋的部队虽然在城内修建了三道防线,但在这种突然袭击面前显得毫无用处。第一道防线被炸开了缺口,第二道防线很快被突击队攻破,等到战士们打到第三道防线时,已经是一片混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兵在爆炸前的精确计算。他们根据地质情况和炸药量,准确预判了爆炸的范围和威力。这不仅确保了爆炸能够精准摧毁目标,还避免了对周边民房造成破坏。
战斗中,突击队采用了"三三制"战术。每三个战士为一个小组,配备一支冲锋枪、一支步枪和数枚手榴弹,既能远程射击,又能近距离突击。这种灵活的战术安排,使得部队在巷战中占尽优势。
到天亮时分,整个战斗已经接近尾声。除了李贤斋带着少数亲信逃往青岛外,其余的伪军大都投降或被歼灭。在城南的一处粮仓里,战士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这些都是李贤斋部队之前从老百姓手中抢掠的。
这场战役的成功,不仅证明了革命军队在战术创新上的实力,更展示了将地道战与常规进攻完美结合的典范。特别是那个被称为"大棺材"的炸药包,它的成功使用为此后的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泊里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一场局部战斗的成功。战后的统计数字显示,这场战役共歼灭伪军1000余人,俘虏1600多名官兵,这中间还包括伪副司令于炳宸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缴获的武器装备中有重机枪30余挺,轻机枪近百支,迫击炮10余门,以及大量的步枪和弹药。
战役结束后,当地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他们用自制的横幅和旗帜装点着街道,敲锣打鼓庆祝胜利。在泊里镇中心的广场上,群众自发组织了庆祝会,老人们激动地讲述着在伪军统治下的苦难往事,孩子们则欢快地唱着革命歌曲。
这场胜利彻底打通了滨海与胶东的联系。过去,李贤斋的部队盘踞在泊里一带,就像一把尖刀插在胶东地区的腰部,严重阻碍了解放区的发展。如今,这个顽固的据点被消灭,两个解放区终于连成一片,为后来解放整个山东半岛奠定了重要基础。
战役结束后不久,山东军区召开了一次经验总结会。会上,指挥部队的将领们重点总结了地道战与常规进攻相结合的战术创新。这种战术不仅减少了己方伤亡,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城内的民用设施。会议决定将这些经验整理成册,作为培训教材在全军推广。
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部队和个人都受到了表彰。特别是那些参与地道工程的技术兵和民工,他们的贡献得到了特别的肯定。老矿工王德福被授予"人民功臣"称号,他解决地下暗河问题的智慧被写入了战史。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还打出了名声。此后,军在与作战时,常常担心地下会不会又有一个"大棺材"。这种心理震慑效应,在后来的多次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泊里战役的胜利也给了当地群众极大的鼓舞。战后,许多年轻人纷纷参军参战,要求加入革命队伍。仅在藏马县一地,就有超过200名青年志愿报名参军。这些新战士后来都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力量。
1946年初,当地政府组织人力对战后的泊里进行重建。那些在战斗中被炸毁的房屋很快得到修复,被伪军霸占的粮仓重新分配给贫苦农民,战时遭到破坏的水利设施也得到及时修缮。
泊里战役的胜利,不仅消灭了一支顽固的伪军,更为华东地区的解放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这场战役证明,只要军民同心、科学指挥,再强大的敌人也终将被打败。此后,泊里这一个名字,就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韩国被停职的总统尹锡悦躲不下去了,警方开始动线日凌晨,韩国公调处(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开始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2800余名警力部署在总统官邸附近,35名调查官进入总统官邸正门。调查官又一次形成与总统警卫处的对峙。
张兴亮女友在行李箱里直播吧01月08日讯 广州龙狮男篮官方宣布,基于球员张兴亮违反俱乐部一队相关管理条例的客观事实,即日起,张兴亮将暂停参加俱乐部一队比赛。据悉,张兴亮赛前把艺术生女友(@YuueCc)带进宿舍,熬夜通宵一晚,帮女友补习作业,而他的女友还骄傲地发在微博里。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1月5日晚播出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
公租变成“私租”,湖南一贪官把8套公租房分配给自家亲戚,现已被严肃处理
2025年1月5日晚,年度反腐题材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播出。其中披露了湖南永州祁阳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合作局原局长赵艳云案。报道截图(图源:央视新闻)赵艳云任祁阳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合作局局长时,负责园区公租房的管理分配工作。
今天一大早,杭州一位比亚迪车主告诉橙柿互动,一早出门打开手机,结果发现比亚迪的App始终没有办法连接,导致他无法开启车门,早高峰出行计划全部被打乱,他被迫步行上班。橙柿互动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多位网友也发帖表示,比亚迪App疑似崩溃。
来源:半岛都市报 成本仅11.5元的营养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5000元一疗程……这样的骗局仍在不断上演,一些老人即使“赊账”也要购买。 近期,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打掉一保健品诈骗团伙,团伙主要成员王某某及其上线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其妻子向影心,面上慌乱不堪,但却说了句:“死了也好”,这是怎么回事,曾经恩爱的夫妻二人,为何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烽火连天的1945年末,山东胶东地区虽已迎来日寇投降的喜讯,却仍有一支顽固的伪军部队盘踞在泊里一带,令当地百姓饱受磨难。这支部队的统帅李贤斋,曾是日本扶持的傀儡,如今又想依附,妄图继续维持其非法统治。然而,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地道战,却彻底改写了这片土地的命运。中国领导的革命军队究竟使用了什么神奇的战术,能让这支号称"固若金汤"的伪军部队土崩瓦解?为何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竟让数千残兵败将纷纷跪地投降?这场鲜为人知的泊里战役,又有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战争历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在山东胶东一带,伪军头目李贤斋却显得异常倔强。这位曾在日本人手下当差的伪军司令,此时正带领着数千人马,在泊里城内筑起了坚固工事。
李贤斋的部队装备精良,有重机枪三十余挺,轻机枪近百支,还有迫击炮十余门。他们在泊里城内修建了三道防线,设置了数十个暗堡,城墙上布满了铁丝网,处处设有地雷阵地,防守严密。
当地百姓都说,李贤斋这个人生性多疑,当年投靠日本人时就是个两面三刀的主。这会儿日本投降了,他却不愿放下武器,反而在泊里城内囤积粮食,准备长期固守。
山东军区野战兵团第一师在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对李贤斋部展开了围剿。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李贤斋的部队被围得水泄不通。可就在胜利在望之际,野战兵团第一师却接到了向东北挺进的紧急任务,不得不暂时撤离包围圈。
李贤斋见此情形,立刻打起了新的主意。他派出心腹手下,连夜赶往青岛,向山东省政府递交了投诚书。方面很快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将其部队改编为"诸胶日莒警备军"。
这支改头换面的部队,表面上挂着的招牌,实则仍在为虎作伥。他们在泊里城内横行霸道,强征粮食,欺压百姓。当地群众苦不堪言,纷纷向的地下组织反映情况。
国共两党的谈判破裂后,李贤斋更是变本加厉。他一面向表忠心,四处搜刮民脂民膏,一面又派人暗中联络青岛的日军残部,妄图东山再起。
在泊里城内,李贤斋的部队每天都在加固防御工事。他们用从老百姓家中抢来的木料和砖石,将城墙加高加厚。城墙上的岗哨昼夜不断,还经常派出小股部队到附近村庄抓壮丁。
这种情况引起了山东军区的格外的重视。11月初,滨海军区决定发起新一轮攻势,要彻底打通滨海与胶东的通道,将李贤斋部队歼灭在泊里城内。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泊里战役正式拉开帷幕。
11月中旬的一天,山东军区司令部内灯火通明。军区首长正在紧急筹划对泊里的进攻部署,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将展开。
山东军区警备第十旅是这次战役的主力部队。这支部队虽然新组建不久,却是一支经验比较丰富的劲旅。旅长赵德荣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带领游击队与日寇周旋多年,对胶东地区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
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军区特意从各部抽调了一批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兵充实到第十旅。这些老兵大多参加过平型关、台儿庄等大型会战,不仅作战经验比较丰富,还精通爆破技术。
除了正规部队,当地的民兵力量也迅速mobilizing。藏马县、日照县等地的农民纷纷放下锄头,拿起武器。短短几天时间,就有7000多名民兵加入到战斗队伍中来。这些民兵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熟悉地形,能为部队提供重要的情报支持。
军区首长很重视战前侦察工作。他们派出多支侦察小组,化装成商贩、农民,深入泊里城周边地区,详细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一位叫张德山的侦察员,连续在泊里城墙下蹲守了三天三夜,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敌军工事分布图。
为了避免敌人察觉,军区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性措施。他们故意在其他方向制造声势,让李贤斋的注意力分散。同时,大量的军需物资和装备都是在夜间秘密运送,沿途还安排了民兵在重要路段把守。
战前,军区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工程兵、民兵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研究泊里城的地形特点,为即将开展的地道战做准备。他们请来了当地的老矿工,研究地下水文走向,确定挖掘地道的最佳路线日,军区召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会上确定了"挖地道、炸碉堡、强攻城、歼敌军"的作战方针。各部队按照分工,迅速向预定位置集结。
就这样,一场围歼李贤斋部的大戏,在泊里城外悄然拉开帷幕。革命军队的这场周密部署,为后来的战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1月24日深夜,泊里城外一片寂静。在距离城墙两公里外的一处荒地上,十几名战士正在月光下小心翼翼地挖掘着。这是地道工程的第一铲土,从这天开始,一场惊人的地下工程正式启动。
地道的选址颇费周折。工程队请来了当地的老矿工王德福,他曾在日据时期的煤矿里干了二十多年。王德福带着技术人员实地勘察了三天,最终选定了这处地形略高的荒地作为入口。这里不仅地势隐蔽,而且土质适中,既不会塌方,挖掘起来也不会太费力。
为了确保工程能够顺顺利利地进行,特别行动小组制定了严密的实施工程的方案。他们将1500米的地道分成五段,每段300米,由不同的队伍同时施工。挖出的土都用箩筐运到远处,再用耕地的办法把新土均匀地撒在田地里,以免被敌人发现异常。
当地群众也热情参加到这项秘密工程中来。附近的农民组织起运输队,用牛车昼夜不停地运送木料,这些木料都是用来支撑地道顶部的。妇女们则组织起了伙食队,专门为工程队准备饭食。有的村民甚至把自家的地窖腾出来,改造成临时的指挥所。
工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穿越一条地下暗河。这条暗河横亘在地道必经之路上,水流湍急。工程队试过多种方法都无法跨越,最后还是王德福想出了办法。他带领工程兵用特制的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水底隧道,再用油布密封,这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掩护工程进行,军区还特意安排了佯攻行动。每隔几天,就有小股部队在泊里城其他方向制造声势,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李贤斋的部队果然上当,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去了城北和城西,使得城南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12月20日,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昼夜奋战,这条长达1500米的地道终于全线贯通。工程人员用简易的测量工具反复测算,确认地道的出口就在敌人最重要的一处炮楼下方。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工程队还在地道的关键位置设置了三道防水闸门。若发生涌水,能马上关闭闸门,确保主体工程不受影响。在地道的转弯处,他们还特意加固了支撑,以防止在爆炸时发生塌方。
这时候,一个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他们——如何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将数百斤炸药运送到地道尽头。这项任务的成败,将必然的联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负。
12月23日傍晚,特别行动小组召开了最后一次作战会议。他们要在这个夜晚完成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将一个被战士们称为"大棺材"的庞然大物运送到地道尽头。这个"大棺材"其实就是一个特制的木箱,里面装满了近700斤炸药。
运送"大棺材"的过程极其考验技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在狭窄的地道中发生磕碰,工程兵在木箱下安装了特制的滑轮。十名技术兵采用接力的方式,用绳索一点点地将"大棺材"向前移动。整个运送过程持续了将近六个小时,每前进一米都要反复确认安全。
与此同时,地面上的部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山东军区警备第十旅的战士们分成三个突击队,分别埋伏在泊里城的东、南、西三个方向。他们携带着梯子、钩索等攻城器具,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发起总攻。
12月26日深夜11点整,战斗打响。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泊里城内最坚固的一处炮楼瞬间化为废墟。这声巨响不仅掀翻了炮楼,还震塌了附近的城墙。守在炮楼里的敌军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炸得七零八落。
爆炸发生的同一时刻,三个突击队同时发起进攻。战士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架起云梯,迅速登上城墙。敌人的机枪火力点还没有来得及开火,就被突击队投掷的手榴弹炸得哑了火。
城内的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李贤斋的部队虽然在城内修建了三道防线,但在这种突然袭击面前显得毫无用处。第一道防线被炸开了缺口,第二道防线很快被突击队攻破,等到战士们打到第三道防线时,已经是一片混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兵在爆炸前的精确计算。他们根据地质情况和炸药量,准确预判了爆炸的范围和威力。这不仅确保了爆炸能够精准摧毁目标,还避免了对周边民房造成破坏。
战斗中,突击队采用了"三三制"战术。每三个战士为一个小组,配备一支冲锋枪、一支步枪和数枚手榴弹,既能远程射击,又能近距离突击。这种灵活的战术安排,使得部队在巷战中占尽优势。
到天亮时分,整个战斗已经接近尾声。除了李贤斋带着少数亲信逃往青岛外,其余的伪军大都投降或被歼灭。在城南的一处粮仓里,战士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这些都是李贤斋部队之前从老百姓手中抢掠的。
这场战役的成功,不仅证明了革命军队在战术创新上的实力,更展示了将地道战与常规进攻完美结合的典范。特别是那个被称为"大棺材"的炸药包,它的成功使用为此后的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泊里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一场局部战斗的成功。战后的统计数字显示,这场战役共歼灭伪军1000余人,俘虏1600多名官兵,这中间还包括伪副司令于炳宸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缴获的武器装备中有重机枪30余挺,轻机枪近百支,迫击炮10余门,以及大量的步枪和弹药。
战役结束后,当地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他们用自制的横幅和旗帜装点着街道,敲锣打鼓庆祝胜利。在泊里镇中心的广场上,群众自发组织了庆祝会,老人们激动地讲述着在伪军统治下的苦难往事,孩子们则欢快地唱着革命歌曲。
这场胜利彻底打通了滨海与胶东的联系。过去,李贤斋的部队盘踞在泊里一带,就像一把尖刀插在胶东地区的腰部,严重阻碍了解放区的发展。如今,这个顽固的据点被消灭,两个解放区终于连成一片,为后来解放整个山东半岛奠定了重要基础。
战役结束后不久,山东军区召开了一次经验总结会。会上,指挥部队的将领们重点总结了地道战与常规进攻相结合的战术创新。这种战术不仅减少了己方伤亡,还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城内的民用设施。会议决定将这些经验整理成册,作为培训教材在全军推广。
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部队和个人都受到了表彰。特别是那些参与地道工程的技术兵和民工,他们的贡献得到了特别的肯定。老矿工王德福被授予"人民功臣"称号,他解决地下暗河问题的智慧被写入了战史。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还打出了名声。此后,军在与作战时,常常担心地下会不会又有一个"大棺材"。这种心理震慑效应,在后来的多次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泊里战役的胜利也给了当地群众极大的鼓舞。战后,许多年轻人纷纷参军参战,要求加入革命队伍。仅在藏马县一地,就有超过200名青年志愿报名参军。这些新战士后来都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重要力量。
1946年初,当地政府组织人力对战后的泊里进行重建。那些在战斗中被炸毁的房屋很快得到修复,被伪军霸占的粮仓重新分配给贫苦农民,战时遭到破坏的水利设施也得到及时修缮。
泊里战役的胜利,不仅消灭了一支顽固的伪军,更为华东地区的解放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这场战役证明,只要军民同心、科学指挥,再强大的敌人也终将被打败。此后,泊里这一个名字,就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韩国被停职的总统尹锡悦躲不下去了,警方开始动线日凌晨,韩国公调处(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开始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2800余名警力部署在总统官邸附近,35名调查官进入总统官邸正门。调查官又一次形成与总统警卫处的对峙。
张兴亮女友在行李箱里直播吧01月08日讯 广州龙狮男篮官方宣布,基于球员张兴亮违反俱乐部一队相关管理条例的客观事实,即日起,张兴亮将暂停参加俱乐部一队比赛。据悉,张兴亮赛前把艺术生女友(@YuueCc)带进宿舍,熬夜通宵一晚,帮女友补习作业,而他的女友还骄傲地发在微博里。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1月5日晚播出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
公租变成“私租”,湖南一贪官把8套公租房分配给自家亲戚,现已被严肃处理
2025年1月5日晚,年度反腐题材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播出。其中披露了湖南永州祁阳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合作局原局长赵艳云案。报道截图(图源:央视新闻)赵艳云任祁阳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合作局局长时,负责园区公租房的管理分配工作。
今天一大早,杭州一位比亚迪车主告诉橙柿互动,一早出门打开手机,结果发现比亚迪的App始终没有办法连接,导致他无法开启车门,早高峰出行计划全部被打乱,他被迫步行上班。橙柿互动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多位网友也发帖表示,比亚迪App疑似崩溃。
来源:半岛都市报 成本仅11.5元的营养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售价5000元一疗程……这样的骗局仍在不断上演,一些老人即使“赊账”也要购买。 近期,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打掉一保健品诈骗团伙,团伙主要成员王某某及其上线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其妻子向影心,面上慌乱不堪,但却说了句:“死了也好”,这是怎么回事,曾经恩爱的夫妻二人,为何会演变成这个样子?
...